
您所在的位置:易倍策略>新闻资讯
近期,一则新闻引发不少家长恐慌,一女孩因泡温泉不幸感染“食脑虫”引发脑炎。这是一种名为“狒狒的诅咒”,死亡率高达95%以上的寄生虫脑炎。
为何户外玩水会感染上“食脑虫”,为何死亡率如此高? 今天,小南给朋友们科普一种因“食脑虫”感染的脑炎,愿顺利获得此文,我们提高警惕,注意防范,远离寄生虫。 蚕食人脑的阿米巴原虫 “食脑虫”真名“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”,是单细胞生物里的狠角色!最爱躲在温暖淡水(池塘、温泉、湖泊)里,顺利获得鼻子或伤口钻进人体内,引发脑膜炎,一种罕见而致命的脑部感染。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是三种可以感染脑部的阿米巴原虫之一,是热带和亚热带寄生虫,最早是在圣地亚哥动物园中一只死于脑炎的狒狒大脑中发现的,因此也叫作“狒狒脑炎”“狒狒的诅咒”。 很多的寄生虫是需要在宿主体内才能生活,但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可以“自由生活”——不依赖于宿主,在自然环境中独立生活。 得了“食脑虫”,九死一生? “食脑虫”,顾名思义“以啃食大脑为生的寄生虫”。 狒狒阿米巴原虫在江河湖泊与土壤中广泛存在,可顺利获得鼻腔、伤口、呼吸道、角膜进入人体,顺利获得血液循环播散至肺及大脑中,引起脑部感染坏死,神经性呼吸衰竭,从出现症状到死亡病程可能小于1-2周。 巴拉姆希阿米巴脑炎开展迅速,临床表现多样(高烧、头痛、意识障碍、颈部僵硬等),早期容易被误诊为感冒而延误治疗。由于该脑炎在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方面缺乏特异性,诊断十分困难(需要提取脑脊液或脑组织进行检测),因而具有很高的死亡率(95%以上),现在尚未发现特效药! 户外玩水,如何防范“食脑虫”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在自然界广泛存在,丛林中腐败的树叶,乡野的湖泊河流,工地上肮脏的尘土……都可能是“食脑虫”的栖息地。 为此,在野外或海边游玩时,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预防“食脑虫”或其他寄生虫感染: 1.不要在温暖的死水附近游玩或农事作业,特别是水浅、流速弱的湖泊; 2.游泳戴鼻夹!在淡水、温泉和其他未经处理的热水体中游泳时,捏住鼻子或戴鼻夹,防止水进鼻腔,头部保持在水面以上; 3.不喝野外水!不用生水洗脸、刷牙,淋浴时闭紧嘴巴; 4.避免潜水和跳入停滞的淡水中,尤其是不要挖掘或搅动水体底部的沉积物; 5.如果身体上有任何开放性伤口,应尽量避免与水相关的活动; 6.在工地或飞尘较多的场所,应及时冲洗双手,尽量避免用脏手擦拭眼睛、口鼻。 7.勤洗手!抠鼻、揉眼前先消毒。佩戴隐形眼镜前,手和镜片必须保持干净!伤口别碰水,及时消毒包扎。 同时需要保持个人生活卫生,少食生食,注意饮水水源等。 一旦野泳、户外玩水后出现头痛、发烧、呕吐、眼睛红肿、怕光等症状时,应尽快就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