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倍策略

您所在的位置:易倍策略>新闻资讯

每个女性都会感染HPV?是真相还是谣言?
发布日期:2025-09-08 08:20       作者:New Media       浏览:11.7万


在我们谈论女性健康时,HPV(人乳头瘤病毒)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。它被各种信息包裹,有时令人充满恐惧,有时又让人误解重重。网络上充斥着诸如“感染HPV等于生活不检点”之类的错误言论,加剧了不必要的恐慌和羞耻感。



事实上,HPV感染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普遍。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病毒?感染了就意味着会得宫颈癌吗?本文将为您一一揭开真相。


HPV是什么?


HPV是一种主要顺利获得性接触传播的病毒家族,包含超过200种亚型。根据其致癌风险的高低,主要分为两大类:


低危型HPV:


这类病毒不会导致癌症,但会引起皮肤疣,最常见的是生殖器疣(尖锐湿疣)。


高危型HPV:


这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。现在已知有14种高危型别,其中HPV 16和18型是罪魁祸首,导致了超过70%的宫颈癌病例。


060.jpg


需要建立的第一个关键认知是:性活跃期的女性,一生中感染HPV的概率非常高,可达80%-90%。这就像一场普通的感冒一样常见。绝大多数感染是一次性的,会在1-2年内被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,甚至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就“自愈”了。


感染HPV的途径与高危因素


虽然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,但但它并非唯一途径。皮肤密切接触也可能传播。将感染HPV与“私生活混乱”直接划等号,是绝对错误且带有歧视的看法。


以下因素会增加持续感染的风险:


免疫系统功能低下:例如艾滋病感染者、器官移植后服用抗排斥药的人群。


多重性伴侣:性伴侣越多,接触到不同型别HPV的风险相对越高。


吸烟: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损害宫颈细胞,降低免疫力,使身体更难清除病毒。


长期口服避孕药:研究表明,长期服用(超过5年)可能会增加风险。


多次生育:多次妊娠和分娩可能对宫颈造成损伤,增加感染机会。


从感染到癌症:一个漫长的过程


这是最需要被普及的核心知识:感染了高危型HPV≠得了宫颈癌。


从感染到开展为宫颈癌,是一个漫长且可干预的过程,通常需要5-15年甚至更久。其开展路径大致为:


HPV感染→持续性感染→引起宫颈细胞发生异常改变(癌前病变)→最终开展为宫颈癌


这个过程给了我们充足的“窗口期”顺利获得筛查来发现并阻止它。只有少数女性在感染高危型HPV后,病毒会持续存在,才可能最终导致宫颈癌。


如何应对HPV?


一级预防:接种HPV疫苗


这是最有效、最经济的预防手段。现在的疫苗可以覆盖9种高危型别(九价疫苗)。


最佳接种年龄是首次性行为之前,但即使已有性行为或感染过HPV,接种疫苗仍可预防未感染过的型别。建议9-45岁男女均可接种。


061.jpg


二级预防: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


即使接种了疫苗,也必须定期筛查!因为疫苗不能覆盖所有高危型别。


主要筛查方法:


HPV检测:直接检测是否存在高危型HPV病毒。


TCT(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):在显微镜下查看宫颈细胞形态是否异常。


建议:一般从25-30岁开始,根据医生建议每3-5年进行一次HPV检测或HPV+TCT联合筛查。


三级预防:治疗癌前病变


如果筛查发现癌前病变(如CIN),可以顺利获得简单的门诊手术(如LEEP刀)进行切除治疗,从而阻断其向癌症开展。这一步的成功率非常高。


如果检测出HPV阳性,怎么办?


第一时间,切勿恐慌。


咨询专业医生:将报告交给妇科医生解读。医生会根据你是哪种型别感染以及TCT结果,给出专业建议。


提高自身免疫力:现在没有特效药能直接清除HPV病毒,最终依靠的是你自身的免疫系统。因此,健康生活就是最好的“药方”。


定期复查:听从医生嘱咐,按时复查,监控病毒状态和宫颈细胞情况。